「懺悔」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門,若修持得力,可以快速懺除多生累劫的惡業。懺悔是要以「自淨其意」為前提,就像《俞淨意公遇灶神記》裡的俞淨意公一樣,知道自己所犯的過錯,馬上修正,從哪裡開始修正呢?從改正自己的念頭做起,所以他為自己取名「淨意」。
佛法告訴我們要生慚愧懺悔心,並非要我們坐困於罪惡感當中,終日惶惑懊惱,無以自處;而是要我們隨時覺察、覺照,同時保持覺性,修正自己的行為。如果能夠隨時自我警醒,善加守護自己的身口意,必定能減少過失的發生;反之,如果遇到緣境時不知檢討反省,人生又豈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提升?
在宋朝,有一位高峰禪師,他為了對治昏沉,特地到懸崖邊打坐用功,以此來警醒自身,只要一打瞌睡,就會落崖而死。但因昏沉習氣使然,仍不自覺地打瞌睡,以致跌落懸崖,幸蒙韋馱菩薩出手相救。於是起了驕慢心,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修行真不錯,竟能讓韋馱菩薩來護法,這一念頭方起,韋馱菩薩就對禪師說:「我韋馱五百世不護你的法。」
高峰禪師聽了心裡非常地難過,後來一想,我修不修行與韋馱菩薩護不護我的法,有何相干?於是當下又再發起慚愧懺悔心,在崖邊繼續用功。不料仍然抵不住昏沉習氣,再度跌落懸崖。此次又蒙韋馱菩薩相救,禪師就問韋馱菩薩:「您不是五百世不護我的法了嗎?」韋馱菩薩告訴禪師:「你一念的真誠慚愧懺悔,已經超越五百世!」可見懺悔多麼重要且殊勝。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從個人的煩惱業障乃至天災人禍、社會動亂等等,皆是人心所感召。貪心感召水災,傷害生靈、殺業太重則感召刀兵災,所以欲消災解難,必須由自心做起。若不懂得因果的道理,不知慚愧懺悔、檢討自心,反而互相指責抱怨、推卸責任,甚至怨天尤人,那麼災禍不但無法免除,社會將更加不安。」
我們學佛修行的人,人人皆有一份佛性,皆具慈悲心,我們應從自心著手,時時反省檢討、慚愧懺悔,使心平靜、平和,自身能消災免難、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,所謂「心淨則國土淨,心平則世界平」。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如果一個人做人做事,能做到人心合天心,那命運一定會改變。」
更多最新消息,請見「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」
► http://www.fazang.org/index.php?ID=92
▍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
►全球資訊網: http://fazang.org/
►吉祥洲[email protected]:https://line.me/ti/p/%40loc6698t
▍觀音山素食料理簡單做
►https://vegan.gys.org.tw/